- · 理论学刊版面费是多少[06/30]
- · 《理论学刊》投稿方式[06/30]
- · 《理论学刊》期刊栏目设[06/30]
理论学刊期刊杂志(理论学刊期刊杂志有哪些)(5)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中型房屋居住者的身份。 在姜寨,我看更像是五个大家族族长家庭的居所(比小房子最小的也大3-5倍)其屋前的窖穴各有三四个,为小家庭窖穴数的4倍。这
2、中型房屋居住者的身份。
在姜寨,我看更像是五个大家族族长家庭的居所(比小房子最小的也大3-5倍)其屋前的窖穴各有三四个,为小家庭窖穴数的4倍。这与其说是大家族的公有财产,不如说是族长家庭的,更合理些。分布在五座大房子前后左右的窖穴,其中最多的有6个,才是属于大家族的公共财产。这里显示出聚落组织结构的第二层面,家族长家庭比小家庭略富裕些。
3、大房子是五个大家族群体的象征,它证实了“二元社会结构"(个体家庭与家族群体)的存在。
姜寨的大房子里有大型连通灶和灶台,有可容20~30人住的土床,但未发现或罕见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学者推测土床是供未婚男女谈情说爱和夜宿用的。我倾向于认为这是家族未婚男子的住所(“完全雄性群体”的遗迹。平均每家有1-2个男孩子住在这里,也合情理),也可供接待外来女子谈情说爱用(“野合”则在别处)。应该注意的是按人类学志推测家族内的未婚女子和未成年子女则随父母住。无论男女,未婚成年男子平时还是回自家吃饭(故没有生活用具),不构成独立消费单元。大型连通灶表明当时有节日大家族“共食”的仪式,这是目前可以看得到的以大家族为单位的群体性公共活动的唯一证据。
4、在姜寨,为五个大群落所围绕的1400多平方米的广场,是这族群体的共同体象征,显示这种共同体内敛向心的格局。
各处遗址,有的是广场(如姜赛北首岭大地湾),有的可能是居于中心地位的大房子(如半坡、兴隆洼)。现在我们看到的聚落格局,既有围绕广场的圆形模式,也有成排的横列模式(如兴隆洼,后来成为我国农村村落最具普遍性的格局),何以不同,尚不能解释。
与此稍不同,壕沟或围沟是普遍具有的,标志群体内外世界的一道“边界”。虽然在围沟之外,还有他们的田地或工场,但这围墙与壕沟,既是防卫猛兽袭击与别的群体侵犯的“防御工程”,又是心理上的群体界限的象征,是显而易见的。学者说,姜寨壕沟内侧有用篱笆或栅栏做成的寨门、瞭望的哨所,更证明了围 沟是聚落群体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表示。奇怪的是,在姜寨没有发现群 体最高一级“首领"的居所,因为木房子根本不像家庭居处,这颇费猜测。
5、与整个群体相关的还有:姜赛有相当数量的窖穴密集在一起,分 布在聚落的四隅周边,已发掘多的一处集中17座,少的也有6座;以及分 在五座大房子前后左右的窖穴,其中最多的有6个。
那时的窖穴很像是现代的“银行账号”,标志着财富属谁占有。学者认为这些都归 属为大家族所有。我认为,后一类确像是五个大家族各有的公共财产 (因位于大房子周围),由此更证明了族长居所屋前的客穴为族长家庭所有。前一类窖穴所有权:它们密集地放在聚落四隅周边:包括 靠近东边壕沟(有11座),这说明与大房子关系不大,更像是属于聚落共同体所有。我们不能专门着眼于房子的所有者,也别忘了还有一个140平 方米的广场,这是全聚落(氏族)公共的场所,它也应该有相应的领导者和相应的物质基础。
这一时期聚落共同体内敛向心的格局,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它虽不是种绝对平均的“制社会”,但微小的家庭家族间的财富差异(墓葬也佐了这一点),还不足遮掩浓厚的血缘亲情,何况家族氏族级的共有财产还能起恤贫济困的调节作用。这也是文明的初始状态。
二、宗族、部族与“方邦”1、部族到宗族演变
前述新石器时代单个的早期聚落,我们既可以把它们当做目前所知的最早“村落”,也可以看做为以后相当长时期社会组织具有基层性质的——“元组织”。也就是说此后社会往前发展,即使演化出更高一层的社会组织形式,实际上只是它空间上的不断复制、增多以及日趋复杂化(产生各种等级结构)的过程。
人类为群居动物,最早必以血缘为纽带。这种单个的血缘群体也势必要扩大与分化促成演进的因素主要的有:
(一)人口的增长,不断由“母群”滋生出越来越多的“子群”导致空间分布的扩散;(二)生态的压力,或是自然灾害或是疾病瘟疫,迫使群体流动,向四处自觅生计;(三)外来的掠夺,遭外来群体的侵迫,流散或远走他方,等等。
2、三级渐进模式
考古学者将群体组织的发展演绎为三级渐进的模式,即从平等内聚式聚落形态,发展为初步发展与分化了的原始宗邑与村落相结合的中心聚落,再转而变为都邑聚落,最后达到都邑国家文明的出现,并强调宗邑聚落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亦即氏族——宗族组织的演变和发展,是最早历史特点的关键。
所确定的时间顺序大致为:距今6000年前为第一阶段;距今6000~5000年前这段为中心聚落形成和发展时期,其中以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为最典型;距今5000~4000年前为都邑聚落和都邑国家出现时期,以山西陶寺、山东尹家城、浙江余杭反山等遗址为代表。
文章来源:《理论学刊》 网址: http://www.llxkzz.cn/zonghexinwen/2022/1213/805.html
上一篇:你们怎么看公开课
下一篇:你们知道什么是唐国明开创的自由古体诗吗(理